第(3/3)页 有人觉得不妥。 有人却觉得,帝王就该如此。 王曾、李迪二人皱着眉头,侧头看见了寇季满脸笑意,王曾沉声问道:“看你的反应,似乎很喜欢看见官家现在这个样子?” 寇季淡然笑道:“官家现在这样,不好吗?” 李迪客观的评价道:“有好,也有坏……” 李迪并没有细说。 但是寇季、王曾二人皆听懂了他话里的意思。 赵祯若是虚心纳谏,那自然是一件好事。只是一味的听满朝文武的,缺了决断的力量,那很容易被奸人蒙蔽。 赵祯有了主见,也是一件好事,以后遇事自然不会被人蒙蔽,必然会有自己的主张。但若是一意孤行的去做某些与国无益的事情,反而会成为国朝的祸端。 寇季轻笑道:“我希望官家有点主见……有主见的官家,才是真正的九五至尊。没有主见的官家,恐怕会沦为……” 寇季的话还没说完,就见王曾瞪起了眼,喝斥道:“禁声!官家岂是你我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议论的?” 寇季哭笑不得的摇摇头。 王曾撇撇嘴,冷哼道:“老夫三人也不是那种贪恋权位的人,更不是那种喜欢把所有事情都掌控在手里的人。” 王曾此话一出,寇季就知道王曾误会了。 很明显,他刚才那句话,让王曾错误的以为,他在暗中指责王曾三人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思。 所以王曾才出声解释。 寇季摇头一笑,也没去澄清这个误会。 李迪长叹了一声,道:“此事就不要再提了……说一说官家要把两种新的犁具带进太庙的事情。” 寇季沉吟道:“我觉得官家此举不错。官家若是把新的犁具带进了太庙,天下间有手艺的人,知道了此事以后,必定会纷纷献上自己手里的技艺。 到时候,说不定能发现很多利国利民的东西。” 王曾盯着寇季,质问道:“这就是你的目的?” 李迪也看向了寇季。 寇季摇头一笑道:“我献上犁具,只是为了打破三司封锁瑞圣庄上的锻铁作坊铁料的困境,可从没有想过其他的。 而且,官家刚才说要带着新的犁具去太庙,明显是临时起意,跟我无关。” 王曾哼哼了一声,没有再多言。 算是相信了寇季的话。 李迪盯着寇季感慨道:“小子,你可知道,楚王好细腰,宫娥皆饿死……官家此举若是传到了民间,民间的百姓们,恐怕会纷纷去学手艺。 届时,许许多多杂七杂八的手艺,就会献进宫。 与国有用的恐怕没几个。 朝廷为此,要耗费许多人力、物力、财力。” 王曾在一旁补充道:“更重要的是,一些家贫的读书的苗子,说不定会被家人逼着,放弃读书,去学手艺。” 寇季侧目看着二人,愣愣的道:“官家只是重视了一下匠人和匠人的技艺而已,又没有拔高匠人们的地位。最大的坏处就是,很有可能会涌现出一批哗众取宠的人。 但真正有本事的人,也会脱颖而出,为国为民出力。 哪有你们说的那么可怕?” 王曾、李迪二人刚要张口反驳,就听寇季继续道:“朝廷若是不愿意派遣官员安置那些前来汴京城的匠人,完全可以交给我工部。 我工部可以不花朝廷一分一毫,把那些匠人们安置的妥妥当当。 至于那些家中贫寒的读书的苗子,会不会被家人逼着去学手艺,那跟官家可没关系。 官家只是重视了一下匠人,又没有拔高匠人们的地位,也没有说给匠人们授官。 他们要是真的创出了利国利民的东西,官家赏赐一些钱财而已。 那比得上读书、科举? 那些家中贫寒的读书人,家中真的有心供他读书,绝对不可能轻易放弃。 家中半途让他们放弃读书,去学手艺,恐怕跟官家重视匠人无关。 而是他们家中没有多余的钱财,供给他们读书。 纵然没有官家重视匠人这件事,他们家中的人也会让他们去种田、又或者谋一些差事去做。” 寇季说完这一席话,瞥向了脸色有些不好看的王曾、李迪二人一眼,幽幽的又补充了一句,“这件事本质上是因为穷,跟官家可没有多少关系……” 第(3/3)页